第41章 反思-《雪山中的红围巾》

(第3页)

马加爵,男,汉族,广西宾阳人,23岁,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

1996年至1997年在宾州初中读初三,以优异成绩考取省重点宾阳中学;1997年至2000年就读于宾阳中学;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

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有一篇帖子《 对马加爵事件的反思》是这样写的:

“罪大恶极的杀人犯马加爵被判处死刑,有的人大快人心,有的人痛哭流涕,有的人因此发财,有的人浑水摸鱼。

真是一家欢乐几家愁,有人欢笑有人哭。

当林林总总的人在人生的舞台上各自扮演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冷静下来,深刻的反省一下,这个事件究竟说明了什么?我们的父母该反省吗?我们的学校该反省吗?我们的政府该反省吗?我们的社会该反省吗?

其实马加爵事件并不是一个偶尔的事件,马加爵之所以有这种行为,已经完全暴露了他心灵的极端贫乏与人格的极度扭曲。

对此,我们的父母不应该反省吗?直至最后一刻,马的父母都不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何会做出如此惨无人道的事,我们的学校不应该反省吗?为何自己学校的学生心理会这么脆弱?做事会这么极端?我们的政府不应该反省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没有真正深入到人的心灵领域?成效有多大?我们的社会不应该反省吗?当一次次的类似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是推波助澜还是同流合污?是幸灾乐祸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如果我们不能在此事件上深入挖掘它的实质,类似的事件就不会得到根本的制止,也许有的马加爵还会杀人,也许有的马加爵会自杀,也许还有的马加爵会报复整个社会和人类。

这个事件暴露了一个我们整个社会迄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真正探索和开发人的心灵领域。

有的人认为马加爵作案是由于自尊心太强,有的人认为马加爵是由于过于自卑,有的人认为他是患了精神分裂症,我想讨论的是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们的整个教育、学校的老师、政府有没有对以下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形成理论与教育体系:什么是真正的人格?什么是真正的自尊?什么是真正的自信?我们作为一个人可以顶天立地靠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而生存?为什么而奋斗?为什么而生生不息?我们整个教育的根基是什么?也许有些人认为现在还在问这些问题是不是很可笑,那么我想说,如果整个民族都要面临着心灵的极度贫乏与道德沦丧的时候,可笑的只有那些自认为可笑的人。

对这些问题,可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为之探索奋斗的问题,从远古时代的孔融让梨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孔孟之道到毛泽东思想,当人类的历史走到今天,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生活手段越来越先进,生活水平越来提高的时候,我们在这些人类的根本问题上是不是比我们的祖先做得更好?我们有没有花费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让我们的人民也同时成为心灵上幸福与富足的人?

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我们自己。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这些问题当成比吃饭还要重要的问题认真思考的时候,我们整个民族就有希望了。

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人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仅以此篇献给那些为人类的心灵事业而孜孜奋斗的人,同时也抛砖引用,以期引起整个社会对此事件的关注与反思,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伟宁说:“说得很对.”

“我把这篇文章看了很多遍,在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有很多人深感生活并不幸福?心理变态者,自杀者,犯罪者比比皆是,这是跟人类精神世界的贫乏有关。

如何真正探索和开发人的心灵领域,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

一个社会和民族如果不重视这些会导致很多恶性事件。

这也是黄依梅犯罪案留给我们的教训,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是失职的,是一个不合格的警察.”

宋清明的眼神深邃而忧郁.

“确实,我们应吸取教训,作为警察,所履行的职责不应是发案后打击犯罪。

预防,也是我们的责任,意味着我们随时要多个心眼,有敏感性。

这些工作随时随地都应该做。”

“这更需要引起社会重视。

有些案子的发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大家共同努力,多一份爱心,多一些思索,或许能避免很多悲剧。”

“嗯,下次在全局干警会上我要重点说这个问题.”

刘伟宁说,“如果你一定要见她,等判决下来就去见吧。”

“我要与她说一下她孩子的事,我决定抚养她的孩子,让她放心,不能她她死不瞑目。”

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宋清明比黄依梅先一步走了。

喜欢雪山中的红围巾请大家收藏:(【75wx】)雪山中的红围巾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