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
科技含量,并不是特别高,没有超出二战时期科技多少。
每种炮弹连续拆了二十多发后,终于完成了仿制工艺。
只是,装药量得少一点,不然以集团的工艺可能会出问题,大炮的性能,只能发挥出百分之八十左右。
不过,在18世纪,依旧属于外星级的武器。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肖林并不会非常开心。
毕竟,只是基本炮弹和几个不是很复杂的炮弹的仿制工艺而已,又不是大炮的仿制工艺。
这些大炮,还是用一门就少一门。
肖林最开心的是,一直以来都在研制的中型口径迫击炮,被命名为突击者二式的82毫米迫击炮,终于制造出来样炮,开始进行试射。
突击者二式迫击炮,仿制自华国67式82毫米迫击炮。
这也是老古董了,不过当初被销毁了不少,迫击炮也不是大炮,就算落后了不能再正面战场上用,也能用来打游击,早就被国家甩卖出去了。
肖林利用的自己的关系和贝兰共和国这层外皮,买到了生产工艺。
自然,这件事是瞒着索兰托的。
毕竟,这种迫击炮,以及能够对他们的部队造成威胁了,很有可能他们是不会允许肖林手里有这种力量的。
不过,公司的技术实力还是太差了,并没有完全仿制出67式82毫米炮击跑。
本来,67式的数据是口径82毫米,全炮重35千克,炮身重,13千克,炮架重10千克,座钣重12千克,炮身长1220毫米,榴弹全弹重3.16千克,初速211米秒,射速25发分,最大射程3040米,最小射程85米,高低射界45度-85度,方向射界左右各3度,炮班人数8。
公司制造的突击者二式迫击炮,最后得到的参数,只相当于67式的前身53式82毫米迫击炮。
不仅重量更重,精度较差,射程还比较短。
当然,肖林还是开心地勉励了工程师们一番,然后让兵工厂尽快完成相应的制造设备,他要运到1720年去生产。
兵工厂太多贝兰共和国的人了,保不齐其中一个就是扎尔卡姆的间谍。
直接在兵工厂里生产,扎尔卡姆肯定会知道,然后来干涉。
还不如多等一段时间,把设备运到公司,然后自己可劲地生产。
组装一些设备机床,扎尔卡姆就没有理由来阻止了。
反正都是分开制造的,没看到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设备,真看不出是干什么的。
只要突击者二式正式加入部队,那么就可以开始打大仗了。
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有82mm口径的迫击炮存在,还有榴弹炮为什么有122mm和152mm的口径,而不是80mm、120mm和150mm。
这就是苏俄人的狡猾了,这种设置,只要缴获了敌人的炮弹,就可以直接使用。
可是敌人缴获了他们的炮弹,却因为塞不进炮膛只能放弃。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