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学堂,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东西也是教的。
不过,那只是用于儿童的启蒙狮子。
所有安州学堂的特色,就是文字教育贯穿其中。
就连军事武馆里的弟子,一样也要学文识字。
至于其它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却是一概不交。
另外几处学馆里传授的东西,更是与科举没有半点关联。
孟家商行成为了安州的商人翘楚。
安州商务学堂里教授的经商买卖、店铺经营的学问,从伙计待客、账房算账、掌柜管理一直到进货出货等等所有大小细节,都会传授。
授业老师也是孟家商行和其它各家来到安州常驻商人中间经验丰富的掌柜们。
其中,所有商行都收到了杨天鸿的约请。
按照规定,这也是各家商行能够在安州常驻的条件一直。
或者让他们负责讲课,或者请他们手下得力之人进行传授。
这是规矩,没什么道理可讲,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若是不答应,那就趁早滚出安州,再也不要过来,清灵玉液以后的销售份额也不会有你一份。
安州以后出产的各种物件,你根本想都不要想。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做法。
商人们根本看不懂,也无法理解。
开始大家都觉得为难。
心想着:这各家发财都有各家的门道,若是这些秘诀如果传授出去,那咱们自家还吃什么?可安州节度使府开了口,下了命令,更是条条框框写在州府文案上的东西,谁也不敢不答应。
更有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想到,这会不会是杨天鸿想要吞并大家的借口?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就是疑虑消散。
等到前面几次讲课的人回来一说,大家发现原来安州节度使就是让他们讲述那些通用的学问和规矩。
这些东西人人都会,无非是从前是自己带学徒。
现在是在更多人面前公开讲课。
区别仅此而已。
情况一旦摆开,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这倒是让众多商人很是来了兴趣。
无论张家、李家、陈家还是孟家,商人再怎么豪奢显赫。
毕竟也是孔圣人规定过士农工商里最下一等人。
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在权贵面前更是低下。
心里总有些隐约的自卑。
现在,居然在安州这种地方也有了传道解惑的机会,也有人公开称呼自己是老师和夫子。
这种状况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有人觉得好玩,有人觉得体面,何况安州节度使府也不是让他们天天呆在学堂里讲课不得外出,最多也就是没人一个月来讲一次而已。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