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微澜笑了,“村里老人家讲的那些故事多有意思,肯定大人孩子都爱听。”
“这……会不会太小儿科了?”
保护区的讲座可都是让人长知识,开眼界的。
“可别小看那些故事,其实都是我们村的传统,是民俗,是文化。”
季微澜想了想,把那位倒霉的苏大人拉出来举例。
“听了苏东坡和扫帚汤的故事,再看见我们村至今会用扫帚水洗痱子,去衰气,烧扫帚草熏蚊虫,刷锅也一定要用扫帚草扎小扫帚,这就是活的传统。
如果你是游客,是不是也想拥有一把苏大人同款?”
马友连连点头称是,忽而感慨道:“季家妹吖是长大啰,同你妈妈越来越像。”
季微澜也发现,现在的自己比过去敏锐多了。
一旦需要,日常搜罗的各种资料信息就会自动浮现,并由一个突如其来的点子,连绵不断地展开。
再不是当初抱着妈妈的blog”
抄作业“,还抄得头晕眼花的她了。
于是“南极一号”
民宿停业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
在民宿平台发布通告后,居然不仅“促销”
了一波,还引来了不少“和最美灯塔房说再见”
的游客。
有新面孔,也有熟面孔。
最早来“南极一号”
采风的聆城摄影家,又扛着器材包来拍照了。
每天线上线下都有人表示关切:“开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关门?”
“老板娘需要众筹就说话!”
高洁也及时发来“贺电”
:“这就撑不下去了?也好,收拾好包袱和小磊一起回来。”
就连远在帝都的沈砚,也来请季微澜帮忙鉴赏了几幅画,骗了她七八百字的评语去,转头就打来一笔五位数”
巨款“,说是来自某拍卖行的酬劳。
季微澜表示,这都真的大可不必……
为了避免再有客人用浮一大白的气概,“干了最后这杯海盐柠檬水”
,一个月也不登一次社交账号的她,咬咬牙上线了。
还发了一篇小作文,讲清了“南极一号”
即将转型的来龙去脉,顺便划了两个重点:
其一,爱拍照的不必担心,老灯塔依然在,外观不会改。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