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数百年威压之下没有亡国的南周,存身之道很复杂。
和北辽的眉来眼去,互相为对方牵制大唐只是其一,最重要的还是钱。
有钱!
南周有钱到哪种境地?年氏家族就差给儿孙改名叫做年有钱了。
钱从何来?
南周气候适宜,且雨水多,故而能轻松做到一年两熟。
饱暖思那个啥……有钱了,就会想着别的享受。
所谓有需要就有市场,商人们便根据这些需要四处行商。
南周国中到处都是他们的生意。
但这还不够。
南周最大一笔财富来自于海外。
早在南周立国之前,这地方就有商人出海贸易,只是规模不大,且更为凶险罢了。
南周立国后,因为水系多,且靠海,故而水师保持着一定的规模。
因此,造船业也留下来了,且不断在发展壮大。
南周立国后,以文制武的格局形成。
文人地位大涨。
可光涨地位也不行啊!
毕竟官场的职位就那么点,绝大部分文人依旧被排斥在外。
地位没卵用,那些文人便把目光转向了孔方兄。
咱们经商去!
不得不说,当文人把鄙夷商人的嘴脸一收,作文章的脑子转变为做生意,顿时就做的风生水起。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而且,文人经商,胃口大的惊人。
没几下,他们就发现南周内部的市场饱和了,再折腾下去也就是这个样。
他们迅速把目光转向了北辽和大唐。
大唐是敌人啊!
和他们经商岂不是在资敌?
南周内部的这种声音被文人们批驳的体无完肤……咱们是在为自己挣钱?呸!
咱们是在为大周挣商税!
占据了道德制高点的文商们把进出口贸易做的飞起,但很快,他们发现这门生意也不好做了。
从大周到北辽需要经过大唐,一路被大唐那些剥皮巡检搜刮,大周的高价商品在北辽渐渐失去竞争力。
而在大唐,商人们也在迅速崛起。
那些王公贵族把鄙视商人的面具揭开,赤膊上阵。
占据了地主之利的大唐商人们,利用南周货物转运费用高的缺点,成功狙击了他们。
两国商人在大唐市场上搏杀到了南周被灭国后,依旧没消停。
这生意太卷了,卷的人心力交瘁。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