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将将二十岁的张苍,做这个职位确实大材小用了。
嬴政从史书中知道他活了一百多岁,做了那刘汉的丞相,又是个留名于史的数学家,所以才特意让李斯提前叫他过来,把他这些天赋都给利用起来,早点为大秦出力。
张苍不晓得大王在想些有的没的,将最后一件要禀报的事说了出来。
“学室大考也已结束。
别无旁事,只一事出人意料。
初级难度的大考中,轵道亭四人并列第一,其中一人,乃是个从未入学室读书的八岁女童。”
“嗯?”
这回也真正出乎嬴政意料了。
他当然没打算在自己治下搞后世他仍然没有习惯的平等。
但是他上网上多了,也意识到一件事,智商这种事,是不看出身贵贱也不看性别的,连遗传也不管用,天才就是天才,天生的。
当前并没有培养他需要的理工科人才的基础,只能从头开始。
这十几年中,他可以凭拿回来的书与图纸,让成年的工匠与学者先研究复现出一些东西。
但如果仅仅这样,恐怕到死他都不能坐火车出巡。
而十几年后,就要看这些成体系培养的孩童们了。
再想进一步,则更要看他们中间,会不会给他出那么一些天才。
本来能学这些的人就少,仅让男童读书,立时就少了一半机会。
但让女子读书,国家没钱去养,各家也不可能为女孩花钱。
所以他同样是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如果一个女童,没有入学的机会,只能跟着上学的兄长在家自学,却还能在学室大考中考到前三,得到不花钱入学的机会。
那么官府就会进行干涉,要求这家人放女儿上学,甚至给予补助。
因为他们至高无上的大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考到前三的女孩,必然是有那么一些天赋在身上的,可以得到他的另眼相看。
有人不愤,那简单,你表演一个同样的天才给寡人看看,寡人给你更好的待遇。
但一亭之地太小了,这么点人口,嬴政其实没觉得这里就会出一个这样的女孩,更没想到这个女孩不但是一里之中的第一,还是一亭之中的第一。
当然,学的只是最浅显的内容,或许还不能说明什么,并列的都有四人呢。
但嬴政还是觉得自己果然“受命于天”
,当即便道:“此女以后就送到轵道亭,跟随张卿读书。”
又想了想,他继续道:“予她家中钱粮。
若是用功不辍,便一直拨给。”
一点小钱,想来上不起学室的贫家也会努力让孩子自学。
有一个学出来的,就不算亏。
嬴政淡定的想。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